欢迎来到抖树网络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牛奶河(黑科技赋能北京城市运行)

2024.04.19 来源: 浏览:
黑科技赋能北京城市运行

“隔空”便能探伤的检测机器人、从太空为供水管线“拍片体检”、清扫车也有了无人驾驶……在北京城市运行行业中,一批“黑科技”不断涌现,让城市保障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属城市保障企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升级,为首都市民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城市服务。

地铁检测机器人“隔空”探伤

日均运送客流近千万人次的北京地铁是保障城市平稳运行的关键,而要对这一列列大家伙进行日常检测维护,在过去是个大工程。北京地铁公司一级专家黄悦介绍,列车运行时与轨道接触会产生振动,转向架构架容易出现肉眼不易发现的疲劳裂纹。机器投入使用前,对这些裂纹的检测都是人工方式,需要先把构架拆解再运输到厂家进行作业,从构架送出到运回大概需要15天时间。此外,人工检测要对构架的焊缝进行脱漆,随后用磁粉探伤,探伤过后再进行补漆,整个作业耗时耗力。

而通过与合作单位联合研发,一款“移动式构架焊缝检测机器人”即将“入职”。探伤机器人用智能化代替了以往的人工检测,以“慧诊”隔空探伤。黄悦介绍,探伤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多通道电涡流传感、三维视觉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控制协作等作为技术支撑,在不需要对转向架构架进行脱漆等预处理的情况下,自动实现构架焊缝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检测。此外,探伤机器人“入职”后,效率将“脱胎换骨”,每天可完成3个检测任务,仅用6至7天便可完成1列车构架的探伤工作,大幅节省了维修周期,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不仅运行效率高,这位机器人员工还不“娇气”。其充电一晚后,基本能坚持两个白天作业时间,特别是面对高温和极寒天气,也不用太多“关照”,45度至零下15度之间都是该探伤机器人的适宜生存环境。黄悦透露,接下来,公司相关专业部门将对该探伤机器人进行调试,待验收并通过结题评审后,将在房山线BDK03型车转向架40万公里修程中进行试用。

“智慧大脑”实时监测通学公交

4月11日,在北京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北青报记者看到,左侧大屏展示着北京通学公交的运行状况。车内秩序、驾驶员状态都能通过视频系统和定位系统实时回传指挥中心,确保每一名学生上下学的安全。

自去年通学公交开通运营后,这一便民服务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北青报记者从市公交集团获悉,结合学校新增需求,公交集团分别于3月4日、18日和4月8日分三批新开通学线路,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截至目前,运行线路增至263条,服务学校达101所,日均出车434部,发车932车次,运送学生1.82万人次,同乘家长日均15人次。其中上学日均运送学生8860人次,同乘家长10人次,平均上座率63%;下学日均运送学生9382人次,同乘家长5人次,平均上座率59.73%,准点率接近100%。

此外,相比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公交集团在车辆、平台功能和线路设计方面都进行了优化。首先是新增了6米级车型,更小的车型方便通学公交在核心区胡同和郊区村镇等道路条件不佳的路段通行。此外,车辆增加了后应急出口,便于突发情况应急逃生,提高了安全性。第二,通学公交的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增加了线上退费功能,对无学籍卡或学籍卡丢失补办的学生,增加了学生刷码乘车功能,进一步优化了乘车体验。最后,通学公交的线路也进一步优化,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卫星探漏空中为供水管网“体检”

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城市用水更需高效。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副总工程师刘阔介绍,北京积极引进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持续开展管网暗漏检测,逐步实现了以人工检漏为主的传统方式向基于数据分析的现代化方式转变。

北京有哪些检漏新方式?首先是推进独立计量区建设。刘阔介绍,所谓“独立计量区”可以理解为将复杂的城市供水管网分割为一个一个小区,通过夜间最小流量分析,快速发现管网漏点。目前北京已累计建成独立计量区3000余处,应用规模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前列。

此外,北京还在国内率先应用卫星探漏新技术,从太空为供水管网“拍片、做体检”,实现大范围的全面快速漏点检测,提高了暗漏检测效率。“卫星探漏技术可以将疑似漏点范围缩小到半径150米左右,大大提升了发现漏点的效率。”刘阔说。

为了及时发现漏水点,刘阔介绍,北京还在重点场所、重点道路及易发生管道漏水的区域,布设漏失监测记录仪3000余个,通过持续监测管道漏水噪声,及时发现破损隐患。2023年全年主动检出管网暗漏3000余处,节水2600余万立方米。

自主研发治污技术突破百年瓶颈

从黑臭“牛奶河”到清澈“生态河”,古老的萧太后河恢复了往日美景;中外游客在亮马河乘船感受河岸风情,清亮的河水就来自治理后的坝河;而在连接首都核心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是亚洲最大、国内再生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湿地公园——“通惠·水谷”,这里的水全部为再生水……北京水环境深刻变化的背后,都有北京排水集团的影子,更离不开几代北排人不断攀登科技创新高峰的努力。

北京排水集团技术部部长白宇告诉北青报记者,经过40余年的不断发展,北排的科技创新由原来的引进消化吸收,到集成自主创新,再到原始创新。目前北排已有部分技术在世界上处于并跑和领跑水平。

北排自主研发的一大技术便是突破百年瓶颈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由于其功能菌为红色,也被称为红菌技术。白宇介绍,不同于材料、微电子等学科的迅速发展,污水处理方面的技术近百年来在脱氮方面仍沿用传统技术,即硝化-反硝化技术,这项技术是用一些褐色的微生物菌种来实现脱氮过程,要经过4步将水中的氨氮变为氮气,从而避免发生水体水华等富营养化现象。而北排的红菌技术,功能菌由原来褐色菌种变成一种红色菌种,脱氮过程发生了机理性变化,由原来的4步变为了2步,不要小看这减少的“2步”,其不仅节省了很多碳源和化学药剂,也节省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耗电量,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泥产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宇认为,污水也能变废为宝,未来污水厂也可能变身为新型水源厂、新型能源厂和新型资源回收厂,“污水厂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水厂,而成为开放美好的环境主体。”白宇说。

氢能无人驾驶洗扫车有望应用

提到环卫工作,不少人可能认为环卫工作就是城市清扫、垃圾清运,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然而,如今的环卫工作不仅更精细、更高效,还产生了不少“黑科技”。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许传林介绍,北京环卫集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共空间清洁由“环卫一体化”向“环卫无人化”升级,推动装备制造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

许传林介绍,目前环卫集团正与市属国企共同研发18吨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洗扫车,下一步有望在亦庄、大兴推动氢能环卫车叠加自动驾驶应用示范。“除了传统环卫业务外,我们还有装备制造板块,在新能源环卫车的研发和制造上具有行业领先地位,下一步我们也会积极发挥装备优势,积极推进氢能无人洗扫车的研发。”许传林介绍。

与此同时,环卫集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专业环卫服务进入乡镇、农村,今年刚中标通州区751平方公里环卫清扫保洁一体化项目,服务范围延伸至宋庄镇、台湖镇、张家湾镇等9个乡镇,推进副中心城乡环卫一体化;推动专业服务走进北大人民医院、燕保银地家园等单位、社区,构建“环卫+物业”综合服务模式,服务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

Tags:
友情链接